凌晨五點的深圳還浸在薄霧里,我啟動貨車,車載電臺播放著當日的電子廢棄物回收政策更新。今天要去的是羅湖區(qū)一家即將搬遷的廣告公司,聽說他們倉庫里有一批帶著設計圖紙和創(chuàng)意文稿的舊電腦,等待著開啟新的旅程。
記得剛入行時,我騎著一輛銹跡斑斑的三輪車,車斗里堆滿了四處收來的舊電腦。那時候,人們對電腦回收的認知很少,我常常要花很長時間給客戶解釋回收的意義。在龍華的一個社區(qū),一位大爺攔住我,指著我車上的舊電腦說:“這些破玩意兒能有啥用?占地方不說,賣了還不值幾個錢?!?我蹲下來,耐心地跟他講起電腦里的金屬資源,以及隨意丟棄對環(huán)境的危害。大爺似懂非懂地點點頭,最后把家里閑置多年的臺式機拿給了我。那臺電腦外殼布滿灰塵,開機鍵都有些失靈,但我知道,它的價值遠不止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。
隨著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我們的工作模式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如今,我?guī)е鴮I(yè)的檢測設備和數據恢復工具,每一次上門回收都像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探索。有一回,我去南山的一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回收舊電腦。在處理一臺筆記本時,我發(fā)現硬盤里存著一個未完成的項目方案,那是團隊幾個月來的心血。我立刻聯系了公司負責人,他們驚喜萬分。經過數據恢復,這個項目方案得以完整保留,公司老板握著我的手連聲道謝,還表示以后所有的電腦回收都交給我們。那一刻,我深刻體會到,我們回收的不僅僅是機器,更是客戶的信任和期待。
華強北的電子市場是舊電腦 “重生” 的搖籃。在這里,我見過無數奇跡。一臺外觀破舊、屏幕碎裂的電腦,經過維修師傅的精心修理和升級,搖身一變成為性能優(yōu)良的 “新” 電腦,重新回到市場,為需要它的人繼續(xù)服務。有一次,我收來一臺被水浸泡過的電腦,本以為它已經報廢,沒想到在華強北的技術人員手中,它不僅恢復了正常功能,還被改裝成了一臺適合兒童學習的電腦,最終被捐贈給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。看著孩子們用這臺電腦學習時臉上洋溢的笑容,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。
然而,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并非一帆風順。在一次日常巡查中,我發(fā)現了一個非法拆解電腦的窩點。那里的環(huán)境臟亂差,工人們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拆解電腦,提取金屬,產生的廢氣和廢水直接排放,對周邊環(huán)境造成了嚴重污染。我毫不猶豫地向相關部門舉報,盡管遭到了不法分子的威脅,但我沒有退縮。當看到執(zhí)法人員取締了這個窩點時,我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事。
夜幕降臨,我的貨車滿載著回收的舊電腦行駛在深圳的街道上。車廂里,這些曾經陪伴著人們工作、學習和生活的電腦,雖然已經完成了它們的使命,但在我們的努力下,它們將獲得新生。每一臺電腦都承載著一段記憶,而我,作為一名電腦回收從業(yè)者,愿意做那個為它們尋找新起點的人,讓科技的力量在循環(huán)中不斷延續(xù),讓更多的故事在新的設備上繼續(xù)書寫。